工作原理
磁粉探伤利用工件缺陷处的漏磁场与磁粉的相互作用,它利用了钢铁制品表面和近表面缺陷(如裂纹,夹渣,发纹等)磁导率和钢铁磁导率的差异,磁化后这些材料不连续处的磁场将发生畸变,形成部分磁通泄漏而产生了漏磁场,利用其缺陷部位的漏磁能吸附磁粉的特征,从而吸引磁粉形成缺陷处的磁粉堆积——磁痕,在适当的光照条件下,显现出缺陷位置和形状
用途
荧光磁粉探伤机用于检测铁磁类工件(如:螺栓、销轴、轴套、齿轮、齿圈、曲轴等)表面和近表面因锻压、淬火、研磨、疲劳等引起的裂痕及夹渣等细微的缺陷。
执行标准
磁粉探伤机:GB/T8290—2011
磁粉探伤观察条件:GB/T 5097-2020/ ISO 3059:2012
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:磁粉检测方法ASTM E1444-01
欧盟、国际标准:DIN EN ISO 9934-2-2003
技术参数
检测范围:直径(0~260mm),长度1200mm(可定制范围0~3000mm)
探伤方法:荧光或非荧光磁粉探伤
磁化方式:周向、纵向、复合磁化
电极间距:0~1200mm(可调),定制范围0~3000mm
夹紧方式:手动/气动夹紧
磁化电流:0~4000A
退磁效果:剩磁小于0.3mT
探伤灵敏度: A1型标准试片(15 / 50)清晰显示
电源:三相五线 AC 380V 50Hz
荧光磁粉探伤机基本规格参考表 |
电流 名称 | 交流/直流(半波、单相全波、三相全波) |
|
周向磁化电流(A) | 3000 | 4000 |
纵向磁化磁通势(AT) | 12000、16000、18000、20000、24000 |
可选线圈内径(mm) | 350、400、500、600 |
可选最大电极间距(mm) | 500、1000、1500、2000、3000、5000、8000、12000 |
主机 | 一体式/分体式(电气控制柜与主机分离) |
灵敏度 | A型试片(30/50、15/50、7/50)显示清晰 |
暂载率 | ≤25% 、 ≤40% |
控制方式 | 手动/半自动 |
操作界面(*) | 按钮/触摸屏 |
夹持方式(*) | 电动、气动 |
转动方式 | 电动 |
交流磁化方法 | 周向磁化,纵向磁化,复合磁化 |
交流退磁方式 | 自动衰减式退磁 |
整流方式 | 单相半波、单相全波、三相全波 |
交直流磁化方法(*) | 周向交流磁化,周向直流磁化,纵向交流磁化,纵向直流磁化,周向交流纵向直流复合磁化,周向直流纵向交流复合磁化 |
直流退磁方式(*) | 永磁体退磁、超低频退磁 |
紫外灯 | 吊挂式 、手持式 |
喷淋时间 | 3"~6" / 手动 |
磁化时间 | 0.5"~2"/次 |
旋转观察时间 | 5"~10"/周 |
退磁时间 | 3"~5"/次 |
气源 | 0.4-0.8MPa |
电源 | 三相五线,380V±10%,50Hz |
外形尺寸(mm) | 长:0.6~1.2m+电极间距 |
宽:600~800mm(加暗室的宽度:1500mm) |
配置(一)
特点
l 结构简单,可靠性高,经济实用
l 荧光或非荧光磁粉探伤
l 周向、纵向、复合磁化
l 电流连续可调,自动衰减式退磁
l 遮光布暗室
配置表(A):
类型 配置 | A |
可编程逻辑控制器(PLC) | ● |
数字电流表 | ● |
固定式紫外灯 | ● |
遮光暗室 | ● |
V型托架 | ● |
气动夹紧 | ● |
配置(二)
特点
l 半封闭型暗室,独特外形设计
l 固定式紫外灯
l 荧光或非荧光磁粉探伤
l 周向、纵向、复合磁化
l 电流连续可调,可预置,真有效值显示
l 主要部件为国际知名品牌
l 周向防打火铜垫
l 选配单相/三相,半波/全波直流磁化
l 断电相位控制功能
l 自动衰减式或超低频退磁
配置表(B):
类型 配置 | B |
可编程逻辑控制器(PLC) | ● |
数字电流表 | ● |
触摸屏 | ● |
交流磁化(AC) | ● |
直流磁化(HWDC/FWDC) | ● |
气动夹紧 | ● |
半封闭暗室 | ● |